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是医疗机构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前提。输血安全涉及从献血者招募到受血者输血后疗效评估的整个过程,它除了需要考虑血液的安全外,还要严密监管实施输血的各个环节和步骤,包括输血前评估、输血申请、大量用血审批、输注过程的监护及输血后效果评估等,其中任何环节出现差错均有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随着中国输血事业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医院用血量逐年增加,血制品品种不断增多,对血液管理和输血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临床输血过程复杂,涉及环节和部门较多,需要临床医师、护士和输血科(血库)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才能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为保障血液质量和用血安全,不仅要实现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而且要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为各使用业务部门人员提供及时和准确的数据信息。因此医院需要一套输血管理系统来对输血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把血库到临床的业务集成管理,规范用血流程,提高用血安全,增加工作效率,实现血液在医院各环节的监管。
国内现状
临床用血申请没有电子化或者没有用专业的用血申请软件;
无法掌控用血申请的合理性,该不该输?该输什么?要输多少?这些全通过医生自身素质和水平去判断;
血液到临床后的质量控制问题,什么时候到临床?什么时候开始输注?什么时候输注完毕?不良反应是否反馈?
没有系统的建立用血评价制度,或者已建立但实际操作中有很多缺失与不足。
管理相关规范要求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ISO15189实验室认可标准》
《CAP实验室认可标准》
医顺达输血与血库系统就是基于这种大背景之下,结合多年血库管理经验将用血申请管理、血库管理、输血管理、血液监控、血袋管理、用血评价各个管理系统模块结合制作在一起,该软件基于卫生部相关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建设,不仅满足医院的日常业务需求,还能达到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医院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对各模块进行选择和搭配,实现最优化管理。
要求和目标
1) 杜绝差错,保证输血安全;
2) 遵守规范,提高输血质量;
3) 优化流程,更好服务临床;
4) 信息覆盖,提高工作效率;
5) 输血指征自动提示,实现临床用血申请的智能化;
6) 用血审批的多级审核,实现了临床用血申请的制度化;
7) 用血评价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临床用血的合理化;
8) 输血管理的应用,实现了临床用血的标准化;
9) 血制品追踪和监控,实现了临床用血的规范化;
10)支持移动终端在输血管理中的应用。
输血系统优势
1、血液记录全程可跟踪管理,过程如下:输血前评估——输血会诊——大量用血审批——非同型输注审批——输血申请——交叉配血执行——输血确认——交叉配血实验——配血出库——护士站血液核收——输血时间管理——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后评价——血袋送回——血库血袋回收——血袋销毁,用血整个过程有完整记录。
2、各个流程环节采用闭环时管理。
140万,河北省儿童医院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系统)中标(成交)结果公告
120万,检验项目服务委托竞争性磋商公告
17万,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lis维保项目中标(成交)结果公告
176万,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平度)医院信息系统功能升级二次招标中标公告
10万,泉州市妇幼保健院(泉州市儿童医院)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接口项目
2098万,北大荒集团神经精神病防治院医疗设施提升项目(一包)中标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