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临床路径的实施现状临床路径在我国的起步晚,发展比较缓慢,研究的深度还不够,近十余年,国内才开始对临床路径进行理论探讨和应用研究。 临床路径是针对指定病种的标准医护计划。
具有下列特点:
1、针对指定的病种;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是最有效率的方案;
2、确保患者得到标准的医疗,但并不限制个性化医疗。
对患者、医疗机构、保险机构的意义:
1、提高医疗质量,减少不同医护人员之间的差异,提高患者满意度;
2、训练医护人员,用更短的时间掌握标准医护流程,避免处置失当;
3、规范医疗过程,及时发现问题,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4、减少医疗资源浪费,避免过度医疗,提高经营效益、效率。
临床路径的组成要素(参考普外科路径):
1、适用对象。(针对病种、或者针对某种手术);
2、诊断依据。(例如:病史、体征、辅助检查);
3、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例如:《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分册》);
4、标准住院天数。(例如:7-14天);
5、进入临床路径的条件。(第一诊断必须与临床路径的适用对象相符);
6、辅助检查、用药。(可选项、必选项、成组使用);
7、手术(麻醉、手术用药、输血),手术的必要条件(例如:需要CT报告),手术日期;
8、术后检查、用药、标准恢复天数;
9、出院条件。
140万,河北省儿童医院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系统)中标(成交)结果公告
120万,检验项目服务委托竞争性磋商公告
17万,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lis维保项目中标(成交)结果公告
176万,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平度)医院信息系统功能升级二次招标中标公告
10万,泉州市妇幼保健院(泉州市儿童医院)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接口项目
2098万,北大荒集团神经精神病防治院医疗设施提升项目(一包)中标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