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发布2023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十大预测
提出了医院数字孪生系统、医院智能指挥中心、医疗元宇宙等预测,这是医疗数字化转型经过多项技术积累之后形成系统性升级的体现。
IDC近日发布了《IDC FutureScape: 全球医疗健康行业2023年预测——中国启示》(IDC #CHC49976022,2023年1月),报告给出了医疗健康数字化发展的热点与重点,分析了这些热点与重点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今年的十大预测提出了医院数字孪生系统、医院智能指挥中心、医疗元宇宙等预测,这是医疗数字化转型经过多项技术积累之后形成系统性升级的体现。预测中也包括医疗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应用,体现在医疗数据治理和医疗信息化平台技术两个方面:
-
从数据治理来看,可信任的集成、可解释的AI医疗、医院智能指挥中心等预测项体现了未来医疗机构需要一个针对医疗数据的生产、集成、治理与应用的全局视角,这种全局的数据治理视角基于数据安全与信任。
-
从医疗信息化平台技术来看,混合的医疗工作模式、5G医疗、医疗消费主义的兴起等预测项则体现出未来医疗信息系统平台需要云化且需要具备即插即用的特征。
2023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2023年十大预测总结如下:
预测一:可信任的集成
到2023年底,20%的医疗集成解决方案费用将集中在“信任”上,以保护数据、工作流和交易,并确保遵守伦理和隐私法规。
预测二:混合的医疗工作模式
到2024年底,35%的医疗机构将采用混合的医疗工作模式,建立更虚拟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工作空间,从而提高患者和医护工作者的满意度。
预测三:医院数字孪生
到2025年底,大型医院对数字孪生的投资将翻一番,这是因为需要精准无差异的实时模拟工具来改善手术、护理能力和患者安全方面的决策。
预测四:5G+医疗无处不在
到2025年,高速、低延时的5G网络的成熟以及更加互联的医疗保健生态系统的出现,使得接受院外诊疗的患者数量将翻倍。
预测五:可解释的AI医疗
到2026年,65%的医疗机构将建立数据治理框架,优先考虑人工智能在预测性、预防性和个性化医疗中的伦理合规性和可解释性使用。
预测六:医疗机器人
在劳动力短缺和对新效率的需求的推动下,到2025年,八分之一的医院将在手术室外利用机器人技术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预测七:ESG公平
到2026年底,数字化加速和数据驱动政策将扩大60%的医疗机构的医疗公平,吸引更多的投资用于环境、社会和治理目标。
预测八:医疗消费主义兴起
到2027年底,60%的医疗机构将依靠数字优先战略、可互操作的工作流程和消费者数据平台来赋能患者,提升患者体验并赢得信任。
预测九:医院智能指挥中心
到2027年,五分之一的大型医院将建立人工智能驱动的指挥中心,以协调医疗服务、降低成本、优化运营,并实现随时随地的医疗照护。
预测十:医疗元宇宙
到2028年,将有十分之一的大型医院和八分之一的医疗教育机构开展元宇宙中试点,为患者、学生和员工带来更沉浸式的体验。
IDC所发布的本报告对于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的十大预测做了深入的分析与阐述,提供了2023-2028年间医疗健康行业数字化技术发展路线图,每项预测都包括该预测内容成为市场“主流”的时间和复杂性评估,以及该预测对于医疗IT建设与应用方面的影响,并为技术买家提供了采用和部署这些技术的建议。报告可供医疗健康行业内包括医疗、医保、医药、生命科学、健康管理等领域的机构和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和数字化转型策略中参考;以及可供医疗信息化厂商的技术销售领导者和和技术营销领导者参考,以支持医疗信息化厂商制定企业未来发展策略和确定自身价值定位。
140万,河北省儿童医院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系统)中标(成交)结果公告
120万,检验项目服务委托竞争性磋商公告
17万,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lis维保项目中标(成交)结果公告
176万,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平度)医院信息系统功能升级二次招标中标公告
10万,泉州市妇幼保健院(泉州市儿童医院)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接口项目
2098万,北大荒集团神经精神病防治院医疗设施提升项目(一包)中标公告